我校召开2020年度重点学科、科研平台考核工作会
4月15日上午,我校在齐越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了2020年度重点学科、科研平台考核工作会。党委常委、副校长范小振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。
范小振对我校重点学科、科研平台的发展提出了五点要求:一是加强学科建设。注重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,加强学科、人才、科研与产业互动,将科研创新与推动经济发展有机融合,催化产业技术变革,加速创新驱动,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。紧盯学科前沿领域,形成坚实的学术理论基础和独特的学术特色。围绕重大基础研究、战略高技术研究,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和协同管理模式。依托沧州区域发展特点,充分利用大运河沿线非遗艺术资源、沧州传统武术文化,着力打造特色学科,支撑专业发展。注重学科交叉融合,对接产业集群,推进科研成果转化,培育新的增长点。二是推进硕士授权建设单位立项工作。积极整合师资、实验室、科研基地等资源,以教育学、材料与化工、文物与博物馆、生物与医药等四个专业为支撑,力争获得硕士授权建设单位立项。聚集和培养优秀研究型人才,倾力打造高端科研人才培育基地、高水平人才高地、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。三是加强学科、平台考核,继续实施主动退出验收机制。统筹规划,不搞平均主义,采取“集中资源、保证重点、形成优势”发展战略,争取更多标志性成果。四是提高科研能力。建立完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考核预警机制,引导教师科研成果在高水平、高质量、重特色上下功夫,提高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,发挥沧州市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平台优势,使我校科研工作融入到沧州市的社会发展中。五是深化产学研合作。依托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,对接市政府大运河研究院,积极开展研究。弘扬沧州地方优秀文化,凸现区域性特征。发挥沧州市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平台优势,使我校科研工作融入到沧州市的社会发展中。深化产教融合工作。加强与河北经贸大学等科研院所人员交流合作,推出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,提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。
据悉,截止到2020年我校共有16个重点学科,其中包括2个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(文艺学、应用化学),11个校级重点学科,3个校级重点发展学科;共设立19个科研平台。学科体系不断完善,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。重点学科、科研平台建设有助于凝聚我校科研力量,充分发挥我校科研的最大优势,有助于科研团队的建立和发展。